有范 >古诗 >暮秋山行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岑参
2025-07-27

暮秋山行

唐代  岑参  

秋天  

疲马卧长坡,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晨。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暮秋山行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暮秋山行翻译及注释

《暮秋山行》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疲马卧长坡,
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
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
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
万籁悲萧晨。
鶗鴂昨夜鸣,
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
自然多苦辛。

译文:
疲惫的马躺在长坡上,
夕阳下的通津。
山风吹拂着空旷的林木,
哗哗声如有人在其间。
苍穹明净的凉雨,
石路上没有飞扬的尘埃。
千种念头涌上暮秋的时节,
万种声音哀怨着黎明的晨曦。
昨夜鶗鴂鸣叫,
蕙草的颜色已经凋零。
何况身处远行的客人,
自然有很多辛苦和艰辛。

诗意和赏析:
《暮秋山行》描绘了一个远行者在暮秋时节徒步穿越山林的情景。诗人以疲惫的马、夕阳、山风、凉雨、石路等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远行客人的辛苦和孤独。

诗中的疲马和长坡形象地描绘了远行者的劳累和艰难。夕阳下的通津给人以萧瑟的感觉,暗示行程的终点即将到来。山风吹过空旷的林木,发出飒飒的声音,给人一种寂寥和孤单的氛围。苍穹明净的凉雨和石路上无尘埃的描写,表达了远离尘嚣的感觉和清新的气息。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将远行客人的内心感受与外部环境相呼应。千种念头聚集在暮秋的时节,万种声音悲伤着黎明的晨曦,暗示着远行者内心的无尽思绪和孤独寂寞的情感。鶗鴂鸣叫,蕙草凋零,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凄凉氛围和孤独感。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以描绘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远行客人的辛苦和苦闷,以及对于离乡背井之苦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远行者的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了岑参独特的诗意,同时也传达了关于离乡别井、旅途劳顿和孤独寂寞等主题。

暮秋山行拼音读音参考

mù qiū shān xíng
暮秋山行

pí mǎ wò zhǎng pō, xī yáng xià tōng jīn.
疲马卧长坡,夕阳下通津。
shān fēng chuī kōng lín, sà sà rú yǒu rén.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cāng mín jì liáng yǔ, shí lù wú fēi chén.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qiān niàn jí mù jié, wàn lài bēi xiāo chén.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晨。
tí jué zuó yè míng, huì cǎo sè yǐ chén.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kuàng zài yuǎn xíng kè, zì rán duō kǔ xīn.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相关内容:

任氏行

和钱员外禁中夙兴见示

东墙夜合树去秋为风雨所摧今年花时怅然有感

赠友人其二

戏酬皇甫十再劝酒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古风其十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後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
  • 送綦毋秘(一作校)书弃官还江东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秋天万里净。日暮澄......
  • 除忠州寄谢崔相公
    提拔出泥知力竭,吹嘘生趣见情深。剑锋缺折难冲斗,桐尾烧焦岂望琴?感旧两行年老泪,酬恩一寸岁......
  • 冬夜书怀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汉家方尚少。顾影惭......
  • 越女词其五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