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偶作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贯休
2025-07-17

偶作

唐代  贯休  

君子称一善,馨香遍九垓。
小人妒一善,处处生嫌猜。
口如暴死人,铁尺拗不开。
稂莠蚀田髓,积阴成冬雷。
因知咋舌人,千古空悠哉。

偶作作者简介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偶作翻译及注释

诗词的中文译文:

偶作
君子称一善,
馨香遍九垓。
小人妒一善,
处处生嫌猜。
口如暴死人,
铁尺拗不开。
稂莠蚀田髓,
积阴成冬雷。
因知咋舌人,
千古空悠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唐代贯休所作,描述了君子称赞一个善行都能散发馨香遍布九州,而小人却嫉妒别人的一点好处,处处生起猜疑和嫌隙。诗中描述小人的口舌邪恶,如同死人般无生气,就算用铁尺来撬开也是拗不开的。小人的存在就像稂莠蚀咬着田地的根髓,一点点积蓄起恶劣的负能量,最终会演变成冬天的雷霆暴雨。作者最后感慨地说,认识到这种咋舌的人,千古以来空悠遥,无法改变。这首诗词通过对君子和小人的对比,抒发了作者对人性的痛惜和对社会的忧虑,以及对恶劣行为的警示。

这首诗词直接明了地将君子和小人进行了对比,揭示了君子称赞善行,而小人则妒忌和生嫌猜的现象。诗中以夸张和形象的比喻来描绘小人的言行,如“口如暴死人”,形容其言辞恶劣无情;“铁尺拗不开”,形容其执迷不悟的态度。而作者通过“稂莠蚀田髓”和“积阴成冬雷”来比喻小人恶劣的言行会不断蔓延并最终带来严重的后果。最后的“千古空悠哉”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恶劣行为的无可奈何和对于人性的忧虑。

整首诗节奏流畅,字句简洁,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思想。通过对君子和小人的对比,揭示了小人的危害和社会腐败的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的关切和对人性的反思。使用了明确而生动的形象来描绘小人的行为,使诗词更具有力度和冲击力。整首诗词既是一种批判和警示,也是对于君子行为的赞美和对善良的呼吁。

偶作拼音读音参考

ǒu zuò
偶作

jūn zǐ chēng yī shàn, xīn xiāng biàn jiǔ gāi.
君子称一善,馨香遍九垓。
xiǎo rén dù yī shàn, chǔ chù shēng xián cāi.
小人妒一善,处处生嫌猜。
kǒu rú bào sǐ rén, tiě chǐ ǎo bù kāi.
口如暴死人,铁尺拗不开。
láng yǒu shí tián suǐ, jī yīn chéng dōng léi.
稂莠蚀田髓,积阴成冬雷。
yīn zhī zé shé rén, qiān gǔ kōng yōu zāi.
因知咋舌人,千古空悠哉。


相关内容:

咏史

睹木平和尚

塞上曲二首

赠识古法师

送珍上人还天竺,兼寄广通上人、秦山人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古镜词
    我有一面镜,新磨似秋月。上唯金膏香,下状骊龙窟。等闲不欲开,丑者多不悦。或问几千年,轩辕手......
  • 题报德寺清幽上人西峰(寺即陈文帝故乡)
    陈世凋亡后,仁祠识旧山。帝乡乔木在,空见白云还。双塔寒林外,三陵暮雨间。此中难战胜,君独启......
  • 送重钧上人游天台
    渐看华顶出,幽赏意随生。十里行松色,千重过水声。海容云正尽,山色雨初晴。事事将心证,知君道......
  • 春日陪颜使君真卿、皇甫曾西亭重会《韵海
    为重南台客,朝朝会鲁儒。暄风众木变,清景片云无。峰翠飘檐下,溪光照座隅。不将簪艾隔,知与道......
  • 禅思
    真我性无主,谁为尘识昏。奈何求其本,若拔大木根。妄以一念动,势如千波翻。伤哉子桑扈,虫臂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