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咏史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皎然
2025-07-17

咏史

唐代  皎然  

独负高世资,冥冥寄浮俗。
卞子去不归,何人辩荆玉。
鬻舂意不浅,污迹身岂辱。
鸾铩乐迍邅,虬蟠甘窘束。
五噫谲且正,可以见心曲。

咏史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诗僧。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

咏史翻译及注释

《咏史》

皎然

独负高世资,冥冥寄浮俗。
卞子去不归,何人辩荆玉。
鬻舂意不浅,污迹身岂辱。
鸾铩乐迍邅,虬蟠甘窘束。
五噫谲且正,可以见心曲。

诗词中文译文:
独自拥有着高尚的才能,却将其投注于浮躁的世俗之中。
卞和离去再不归来,有谁能够辨识他所带走的珍宝。
出卖内心的意愿并非轻浅,身上的污迹如何是耻辱。
凤凰翩翩高飞的乐趣被困于短浅的境地。
龙蛇锁缚的窘迫束缚了他们。
五音之间谲诈而又正直,可以看出内心的曲折与真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浮俗的世间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于自身拥有高尚才能却沉浸于世俗之中的痛苦和思索。作者于第一句“独负高世资,冥冥寄浮俗”中,感叹自己拥有着高尚的才能,却将其投注于浮躁的世俗之中,被世俗所束缚。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卞和离去再不归来的情况,他带走了贵重的宝物,而当时的人们对其价值却难以辨识。这一情节象征了高尚才能被埋没或忽视的普遍现象。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比喻凤凰和龙蛇,抒发了作者对于高尚才能被短浅困限的无奈之情。最后一句“五噫谲且正,可以见心曲”则点明了诗的主题,通过谲诈却又直接的五音来表现内心世界的曲折和真实。

整首诗词通过用意象、反讽等手法来表达作者对于自己高尚才能与浮俗之间冲突的思考和痛苦感受。同时,诗中还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来增强诗意的深度和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和触动。

咏史拼音读音参考

yǒng shǐ
咏史

dú fù gāo shì zī, míng míng jì fú sú.
独负高世资,冥冥寄浮俗。
biàn zi qù bù guī, hé rén biàn jīng yù.
卞子去不归,何人辩荆玉。
yù chōng yì bù qiǎn, wū jī shēn qǐ rǔ.
鬻舂意不浅,污迹身岂辱。
luán shā lè zhūn zhān, qiú pán gān jiǒng shù.
鸾铩乐迍邅,虬蟠甘窘束。
wǔ yī jué qiě zhèng, kě yǐ jiàn xīn qǔ.
五噫谲且正,可以见心曲。


相关内容:

睹木平和尚

塞上曲二首

赠识古法师

送珍上人还天竺,兼寄广通上人、秦山人

效古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偶作
    君子称一善,馨香遍九垓。小人妒一善,处处生嫌猜。口如暴死人,铁尺拗不开。稂莠蚀田髓,积阴成......
  • 古镜词
    我有一面镜,新磨似秋月。上唯金膏香,下状骊龙窟。等闲不欲开,丑者多不悦。或问几千年,轩辕手......
  • 题报德寺清幽上人西峰(寺即陈文帝故乡)
    陈世凋亡后,仁祠识旧山。帝乡乔木在,空见白云还。双塔寒林外,三陵暮雨间。此中难战胜,君独启......
  • 送重钧上人游天台
    渐看华顶出,幽赏意随生。十里行松色,千重过水声。海容云正尽,山色雨初晴。事事将心证,知君道......
  • 春日陪颜使君真卿、皇甫曾西亭重会《韵海
    为重南台客,朝朝会鲁儒。暄风众木变,清景片云无。峰翠飘檐下,溪光照座隅。不将簪艾隔,知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