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送严大夫之桂州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张籍
2025-07-23

送严大夫之桂州

唐代  张籍  

旌旆过湘潭,幽奇得遍探。
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
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
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

送严大夫之桂州作者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送严大夫之桂州翻译及注释

《送严大夫之桂州》是唐代张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旌旆过湘潭,幽奇得遍探。
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
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
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

诗意:
这首诗词是张籍送别严大夫前往桂州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严大夫的旅途,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思念之情。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和地方特色,表达了桂州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并展示了当地人民对桂州的热爱和生活习俗。

赏析:
这首诗词以唐代的辞章风格表达了作者对严大夫的送别之情。首句"旌旆过湘潭,幽奇得遍探"描写了严大夫所经过的湘潭地区景色幽美而奇异,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则描绘了行程中经过的地方,莎城是指桂州的别称,百越是指桂州地区的民族,九疑则指桂州境内的九座山峰,通过这两句表达了严大夫行程的长途和多样性。

接下来的两句"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重点描绘了桂州的特色,桂州以丰富的桂花资源而闻名,也是养蚕产丝的重要地区。这里通过桂花和蚕丝的象征,表达了桂州富饶的土地和勤劳的人民。

最后两句"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则强调了桂州的风俗和文化。桂州的歌曲风格独特,听起来似曲非曲,表达了桂州人民独特的艺术才华和音乐文化。"风俗自相谙"则表达了桂州人民对自己风俗习惯的熟悉和传承。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旅途和地方特色,表达了对严大夫的送别之情,同时展示了桂州的美丽景色、丰饶土地和独特的风俗文化。

送严大夫之桂州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yán dài fū zhī guì zhōu
送严大夫之桂州

jīng pèi guò xiāng tán, yōu qí dé biàn tàn.
旌旆过湘潭,幽奇得遍探。
shā chéng bǎi yuè běi, xíng lù jiǔ yí nán.
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
yǒu dì duō shēng guì, wú shí bù yǎng cán.
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
tīng gē yí sì qū, fēng sú zì xiāng ān.
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


相关内容:

赠诗僧道通

次韵表兄程正辅江行见桃花

和裴仆射朝回寄韩吏部

送浙西周判官(一作送浙东周阮范判官)

除夕,访子野食烧芋,戏作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鸦种麦行
    霜林老鸦闲无用,畦东拾麦畦西种。畦西种得青猗猗,畦东已作牛毛稀。明年麦熟芒攒槊,农夫未食鸦......
  • 和王巩六首并次韵
    君谈阳朔山,不作一钱直。岩藏两头虺,瘴落千仞翼。雅宜驩兜放,颇讶虞舜陟。暂来已可畏,览镜忧......
  • 真兴寺阁祷雨
    太守亲従千骑祷,神翁远借一杯清。云阴黯黯将嘘遍,雨意昏昏欲酝成。已觉微风吹袂冷,不堪残日傍......
  • 哭丘长史
    丘公已殁故人稀,欲过街西更访谁。每到子城东路上,忆君相逐入朝时。...
  • 明日重九,亦以病不赴述古会,再用前韵
    月入秋帏病枕凉,霜飞夜簟故衾香。可怜吹帽狂司马,空对亲舂老孟光。不作雍容倾坐上,翻成肮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