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五哀诗·李牧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司马光
2025-07-25

五哀诗·李牧

宋代  司马光  

椎牛飨壮士,拔距养奇材。
虏帐方惊避,秦金已闇来。
旌旗移幕府,荆棘蔓丛台。
部曲依稀在,犹能话郭开。

五哀诗·李牧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五哀诗·李牧翻译及注释

《五哀诗·李牧》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战争中的悲壮场景,表达了对战争牺牲者的敬意和哀悼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椎牛飨壮士,拔距养奇材。
虏帐方惊避,秦金已闇来。
旌旗移幕府,荆棘蔓丛台。
部曲依稀在,犹能话郭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悲壮的笔调描绘了战争中的场景。首先,诗中提到了椎牛飨壮士,意味着在战场上,勇士们以椎牛为食,以此来表达他们的坚韧和勇气。接着,诗中提到了拔距养奇材,指的是在战争中,通过拔地而起的勇士们,培养出了许多英才。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敌帐方惊避,秦金已闇来。这表明敌人的帐篷被震惊,秦国的兵器已经暗中来袭。这一描写增加了战争的紧张氛围。

诗中还提到了旌旗移幕府,荆棘蔓丛台。这里描绘了战争中的军旗在帐篷中移动,荆棘丛生的台地上蔓延。这一描写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艰难。

最后,诗中提到了部曲依稀在,犹能话郭开。这表明尽管战争已经过去,但仍有一些幸存的士兵,他们能够聚在一起,交流彼此的经历。这一句表达了对战争中幸存者的敬佩和对他们的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战争中的场景和表达对战争牺牲者的敬意,展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思考和对英勇士兵的赞美。

五哀诗·李牧拼音读音参考

wǔ āi shī lǐ mù
五哀诗·李牧

chuí niú xiǎng zhuàng shì, bá jù yǎng qí cái.
椎牛飨壮士,拔距养奇材。
lǔ zhàng fāng jīng bì, qín jīn yǐ àn lái.
虏帐方惊避,秦金已闇来。
jīng qí yí mù fǔ, jīng jí màn cóng tái.
旌旗移幕府,荆棘蔓丛台。
bù qǔ yī xī zài, yóu néng huà guō kāi.
部曲依稀在,犹能话郭开。


相关内容:

五哀诗·屈平

闻正叔与客过赵园欢饮戏成小诗

闻景仁迁居计昌为诗寄之

王金吾北园

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


相关热词搜索:李牧
热文观察...
  • 喜圣民得登州
    书日少闲暇,中宵梦亦劳。符移空浩浩,榜楚镇{上敖下言}{上敖下言}。敢说今求郡,番思昔坐曹。羡......
  • 西台诗二十四韵
    翰苑昔陪侍,天光辱顾瞻。宠虽承涣汗,功不立毫织。山鹿缨频顿,铅刀砺不铦。拭花眸子缺,撚雪颔......
  • 戏书宋子才止足堂
    举世恋荣禄,夜行无乃劳。独君年未至,止足一何高。矮制乌纱帽,宽裁白氎袍。华榱坐终日,闲按紫......
  • 杏解嘲
    造物本非我,荣枯那足言。但余良干在,何必艳花繁。壮丽华林苑,欢娱梓泽园。芳菲如可采,岂得待......
  • 晓思
    束带朝尚早,蓬门未脱扃。短篱潜落月,老树戴孤星。隐几貂裘黑,开编竹简青。子云非执战,何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