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午日三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2

午日三首

宋代  梅尧臣  

佳人五色缕,道士绛囊符。
瘦臂不中系,百邪何用驱。

午日三首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午日三首翻译及注释

诗词:《午日三首》

佳人五色缕,
道士绛囊符。
瘦臂不中系,
百邪何用驱。

中文译文:

美丽的女子手中拿着五彩丝线,
道士胸前挂着绛色的符咒。
纤细的胳膊系不住,
百种邪恶又如何能被驱除。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午日时分的景象,并通过写实手法表达了一种意境。诗中通过对佳人和道士的描写,探讨了人们在面对邪恶和困难时的无奈和无力感。佳人的五色缕象征着她的美丽和繁华,而道士的绛囊符则象征着他驱邪的能力和信仰。然而,诗中描述的佳人瘦臂不中系,暗示着这种力量的束缚和无法发挥的困境。最后一句表达了无论如何努力,百种邪恶都无法被完全消除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富有意象的情境,给人以深思。作者以对比的手法,通过佳人和道士的形象展示了人们在面对邪恶和困难时的无力感和束缚。佳人五色缕和道士绛囊符的对比,凸显了美丽与信仰、世俗与超然的冲突。瘦臂不中系一句,以形象的方式传达了力量的无法发挥和束缚的无奈,使人对人生的局限和挣扎产生共鸣。最后一句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在面对邪恶和困难时的无力感和无奈,给人以深思和思考。

这首诗词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对诗中形象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生困境的思索,以及对于力量和信仰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困境和邪恶时的无奈感和力量的无法发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午日三首拼音读音参考

wǔ rì sān shǒu
午日三首

jiā rén wǔ sè lǚ, dào shì jiàng náng fú.
佳人五色缕,道士绛囊符。
shòu bì bù zhōng xì, bǎi xié hé yòng qū.
瘦臂不中系,百邪何用驱。


相关内容:

吴正仲求红梅接头

闻师鲁谪富水

闻莺

闻欧阳永叔谪夷陵

魏屯田知楚州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午日三首
    有酒不病饮,况无菖蒲根。空怀楚风俗,角黍吊沉魂。...
  • 午日三首
    百草堪为药,舟行不及收。岸旁萧与艾,从听到寒休。...
  • 夏虫
    物久必自化,化之犹骞腾。当自厕中蛆,去作盘上蝇。飞声既混鸡,歛迹何疑冰。寄言漆园吏,已知鹍......
  • 襄城对雪二首
    风急夜窗鸣,暗知庭下积。晓幔忻以卷,虚堂睡成癖。飘颻初萦林,凌乱欲侵席。拥扉人莫扫,何似袁......
  • 襄城对雪二首
    登城望密雪,浩浩川野昏。谁思五原下,甲色千里屯。冻禽立枯枝,饥兽啮陈根。念彼无衣褐,愧此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