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闲吟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07-17

闲吟

唐代  白居易  

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
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

闲吟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闲吟翻译及注释

《闲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自从苦学空门法,
销尽平生种种心。
唯有诗魔降未得,
每逢风月一闲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白居易对于修行佛法的苦学和对诗歌创作的渴望之情。诗人通过苦学空门法,放弃了一切尘世的欲望和纷扰,心灵得到了一种平静。然而,他却渴望能够领悟到真正的诗魔(指才华横溢的诗人)的境界,但这个愿望尚未实现。每当他遇到美好的风景和月光时,他便抛开一切烦忧,陶醉其中,写下一篇篇自由自在的诗歌。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白居易对于修行和诗歌创作的矛盾心态。他在苦学佛法的过程中,为了追求内心的平静,舍弃了一切俗世的欲望和情感。然而,他内心仍然渴望着成为一位杰出的诗人,领悟到那种超凡脱俗的诗魔境界。这种矛盾体现了他对于内心平静和诗歌创作之间的挣扎。

诗人经常在风景和月光的陪伴下,找到片刻的闲适,抒发内心的情感和思绪。这种闲适的时刻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契机,他能够借助自然的美景和宁静的环境,将心中的感受尽情地倾诉出来。这种表达方式也是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和解脱,通过诗歌创作,他能够暂时摆脱尘世的纷扰和束缚。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渴望,同时将自然景物与诗歌创作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于闲适时光的向往和珍视。这首诗词充满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思索和对于艺术的追求,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情感的表达。

闲吟拼音读音参考

xián yín
闲吟

zì cóng kǔ xué kōng mén fǎ, xiāo jǐn píng shēng zhǒng zhǒng xīn.
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
wéi yǒu shī mó jiàng wèi dé, měi féng fēng yuè yī xián yín.
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


相关内容:

樱桃花下有感而作(开成三年春季美周宾客南池者)

渐老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二月

春馀遣兴

伤唐衢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使东川·江上行
    闷见汉江流不息,悠悠漫漫竟何成。江流不语意相问,何事远来江上行。...
  • 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
    昨夜江楼上,吟君数十篇。词飘朱槛底,韵堕渌江前。清楚音谐律,精微思入玄。收将白雪丽,夺尽碧......
  • 秋池二首
    身闲无所为,心闲无所思。况当故园夜,复此新秋池。岸暗鸟栖后,桥明月出时。菱风香散漫,桂露光......
  • 感月悲逝者
    存亡感月一潸然,月色今宵似往年。何处曾经同望月,樱桃树下后堂前。...
  • 伤春词
    深浅檐花千万枝,碧纱窗外啭黄鹂。残妆含泪下帘坐,尽日伤春春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