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溪亭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林景熙
2025-07-21

溪亭

宋代  林景熙  

清秋有余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溪亭作者简介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溪亭翻译及注释

《溪亭》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林景熙。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清秋之余思绪纷繁,太阳逐渐西沉,我仍在溪亭中逗留。
高高的树木下,月亮初现,仿佛是白色的初秋。
微风吹拂着,让我像酒醒了一半。
独自行走穿过落叶,闲坐着数萤火虫的飞舞。
不知渔人歌声从何处传来?孤灯隔着远远的水边。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秋傍晚时的景象。诗人在溪亭中,思绪纷繁,感叹时间的流逝。太阳即将落山,但他仍留连于溪亭之中。高树下的月亮初现,给人一种初秋的感觉。微风吹拂,使他有种酒醒了一半的感觉,仿佛还未完全清醒。他独自穿过落叶,闲坐着观察飞舞的萤火虫。他不知道渔人的歌声是从哪里传来的,只看到远处有一盏孤灯在水边闪烁。

赏析:
这首诗以清秋傍晚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诗人的感受,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离愁。诗人在溪亭中观察着自然的变化,追忆过去,感叹时光的短暂,对生活的无常产生了思考。高树下的月亮初现,象征着秋天的到来,给人以淡雅、温馨的感觉。微风吹拂,使诗人感到仿佛还未完全醒悟,有种迷糊的状态。独自穿过落叶,闲坐着数萤火虫的飞舞,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最后,诗人不知道渔人的歌声从何处传来,只看到远处有一盏孤灯在水边闪烁,给人一种遥远、离散的感觉,增加了诗中的离愁意境。

整首诗以简洁、清雅的语言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诗人的情感抒发,勾勒出一幅淡淡的忧伤画面,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生活中的离别和时光的流转。

溪亭拼音读音参考

xī tíng
溪亭

qīng qiū yǒu yú sī, rì mù shàng xī tíng.
清秋有余思,日暮尚溪亭。
gāo shù yuè chū bái, wēi fēng jiǔ bàn xǐng.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dú xíng chuān luò yè, xián zuò shù liú yíng.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hé chǔ yú gē qǐ? gū dēng gé yuǎn tīng.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相关内容:

溪亭

晓起

游仙词三十三首

游仙词三十三首

游仙词三十三首


相关热词搜索:溪亭
热文观察...
  •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
    踆乌不傍飞,斂景下蒙谷。征途险在前,而况车折轴。夸父追羲和,欲挽丹砂毂。意远力不任,化作邓......
  • 梦回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
    百感凑孤夜,江楼起呼月。秋虫声转悲,念此众芳歇。人生非金石,青鬓忽已雪。逾淮橘心移。出山泉......
  •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
    凤德嗟已衰,宣尼欲浮海。赖有载道经,神功补元宰。删诗挽风变,系易忧世骇。春秋笔削严,西秦书......
  •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
    老来屏人事,北窗寄高眠。飘飘御风远,银阙开九天。虎豹不见嗔,岂予有仙缘。玉座覆红云,香炉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