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轩窗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7-18

轩窗

宋代  苏轼  

东邻多白杨,夜作雨声急。
窗下独无眠,秋虫见灯入。

轩窗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轩窗翻译及注释

《轩窗》是一首宋代诗词,由苏轼创作。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东边的邻居种满了白杨树,夜晚时下起了急促的雨声。
在窗下,我独自无法入眠,秋虫看见灯光便飞进来。

诗意:
这首诗以苏轼独处窗前的情景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夜晚。邻居的白杨树在东边,雨声打在窗户上,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然而,诗人自己却无法入眠,思绪纷乱。这时,秋虫看见灯光,被吸引进来,给诗人带来了一些寂寞和孤独的感觉。

赏析:
《轩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在深夜中的孤独和思考。诗中的白杨树和雨声营造出了宁静的氛围,突出了诗人独处的情境。然而,诗人的内心却无法平静,无法入眠,显示了他内心的烦躁和不安。秋虫看见灯光进来,更加突显了诗人的孤独感。整首诗以简洁、清新的语言展现了深夜中人与自然的互动,以及人的内心世界的起伏和不安。这种对人情境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表达是苏轼作品的特点之一,也是宋代文人诗歌的主要风格之一。同时,这首诗也引发读者对于生活中孤独、寂寞以及情感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轩窗拼音读音参考

xuān chuāng
轩窗

dōng lín duō bái yáng, yè zuò yǔ shēng jí.
东邻多白杨,夜作雨声急。
chuāng xià dú wú mián, qiū chóng jiàn dēng rù.
窗下独无眠,秋虫见灯入。


相关内容:

虚飘飘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致语口号

谢关景仁送红梅栽二首

谢人送墨

谢关景仁送红梅栽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雅安人日次旧韵二首
    人日滞留江上村,定知芳草怨王孙。题诗寄远方挥翰,扶杖登高独出门。柳色忍看成感叹,花前归思自......
  • 雅安人日次旧韵二首
    似闻高隐在前村,坐膝扶床戏子孙。自赏春光携桂酒,喜逢晴色款柴门。屏间带日金人活,头上迎风彩......
  • 游净居寺
    十载游名山,自制山中衣。愿言毕婚嫁,携手老翠微。不悟俗缘在,失身蹈危机。刑名非夙学,陷阱损......
  • 异鹊
    昔我先君子,仁孝行於家。家有五亩园,么凤集桐花。是时乌与鹊,巢*可俯拏。忆我与诸儿,饲食观群......
  • 鱼
    湖上移鱼子,初生不畏人。自从识钩饵,欲见更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