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寻汪道士不遇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刘禹锡
2025-07-18

寻汪道士不遇

唐代  刘禹锡  

仙子东南秀,泠然善驭风。
笙歌五云里,天地一壶中。
受箓金华洞,焚香玉帝宫。
我来君闭户,应是向崆峒。

寻汪道士不遇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寻汪道士不遇翻译及注释

寻汪道士不遇

仙子东南秀,泠然善驭风。
笙歌五云里,天地一壶中。
受箓金华洞,焚香玉帝宫。
我来君闭户,应是向崆峒。

《寻汪道士不遇》这首诗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主人公寻找汪道士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寻找汪道士,未能相遇。
仙子在东南地区优美秀丽,风从容自如地驱赶着。
笙歌声在五云之间响起,如同天地之间的一壶美酒。
汪道士受了道派的传承,来到了金华洞修炼,祭拜了玉帝宫的神灵。
我来到你的门前,你却关闭了户门,也许你已经去了崆峒山。

这首诗词在形式上采用了一首五言绝句的形式,起首寻找道士,展开描绘仙子驾驭风的景象,接着描述笙歌声和诗人对汪道士的寻找之旅,并以猜测汪道士可能在崆峒山的方式作为结尾。

诗词的诗意表达了追求仙道的想象和诗人对汪道士的向往之情。诗人通过描绘仙子驾驭风的景象,抒发了对仙道的向往之情;描绘了笙歌声和天地之间一壶美酒的意象,展示了仙人世界的神秘和美好。整首诗以一种想象的方式来寻找道士,表达了诗人对修仙之道的向往和对仙人存在的渴望。

整首诗词描绘了一幅仙人世界的画卷,有着悠远的想象和华丽的意象。通过对仙子、风、笙歌、金华洞和崆峒山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引入了一个神奇而美好的境界。同时,诗人对道士的寻找也提醒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和追求心灵的出路。

该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精彩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对仙道和仙人世界的向往和向往之情。它不仅具有美丽的意象,而且启发了读者对于追求精神寄托和追求内心愿望的思考。

寻汪道士不遇拼音读音参考

xún wāng dào shì bù yù
寻汪道士不遇

xiān zǐ dōng nán xiù, líng rán shàn yù fēng.
仙子东南秀,泠然善驭风。
shēng gē wǔ yún lǐ, tiān dì yī hú zhōng.
笙歌五云里,天地一壶中。
shòu lù jīn huá dòng, fén xiāng yù dì gōng.
受箓金华洞,焚香玉帝宫。
wǒ lái jūn bì hù, yìng shì xiàng kōng tóng.
我来君闭户,应是向崆峒。


相关内容:

题报恩寺

松江送处州奚使君

和李相公以平泉新墅获方外之名因为诗…兼见寄之什

和李相公初归平泉过龙门南岭遥望山居即事

和李相公平泉潭上喜见初月


相关热词搜索:不遇道士
热文观察...
  • 谢宣州崔相公赐马
    浮云金络膝,昨日别朱轮。衔草如怀恋,嘶风尚意频。曾将比君子,不是换佳人。从此西归路,应容蹑......
  • 谢柳子厚寄叠石砚
    常时同砚席,寄砚感离群。清越敲寒玉,参差叠碧云。烟岚餘斐亹,水墨两氛氲。好与陶贞白,松窗写......
  • 南中书来
    君书问风俗,此地接炎州。淫祀多青鬼,居人少白头。旅情偏在夜,乡思岂唯秋。每羡朝宗水,门前尽......
  • 题招隐寺
    隐士遗尘在,高僧精舍开。地形临渚断,江势触山回。楚野花多思,南禽声例哀。殷勤最高顶,闲即望......
  • 有感
    死且不自觉,其馀安可论。昨宵凤池客,今日雀罗门。骑吏尘未息,铭旌风已翻。平生红粉爱,惟解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