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鹧鸪天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石孝友
2025-07-28

鹧鸪天

宋代  石孝友  

宋词三百首  写景  怀人  

别后应怜信息疏。
西风几度到庭梧。
夜来纵有鸳鸯梦,春去空余蛱蝶图。
烟树远,塞鸿孤。
垂垂天影带平芜。
凭谁写此相思曲,寄与冯川郑小奴

鹧鸪天作者简介

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 石孝友著有《金谷遗音》,《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作《金谷词》,不分卷。有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四部备要》排印本。《全宋词》据毛□校汲古阁本收录。

鹧鸪天翻译及注释

《鹧鸪天》是宋代诗人石孝友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别后应怜信息疏。
西风几度到庭梧。
夜来纵有鸳鸯梦,
春去空余蛱蝶图。
烟树远,塞鸿孤。
垂垂天影带平芜。
凭谁写此相思曲,
寄与冯川郑小奴。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离别后的相思之情。诗人感叹离别后信息疏远,亲友之间的消息很难传达。西风吹过庭院的梧桐树,多少次带来了思念之情。夜晚来临时,即使做着鸳鸯梦,也无法抵挡春天的离去,只剩下空虚的蛱蝶图画。远处的烟树和孤雁在辽阔的天空中相对孤独。天空的影子渐渐垂下,将平原遮蔽。诗人感叹:凭谁来写下这相思之曲,寄给冯川和郑小奴。

赏析:
《鹧鸪天》这首诗词以离别之情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情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相思之情和离愁之苦。诗人以凄凉的笔触,描绘了离别后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诗中的"信息疏"意味着离别后亲友之间联系的困难,语言简练而有力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西风吹过庭院的梧桐树,成为了诗人思念的象征,几度西风的到来,几度诗人的思念。

诗中的"鸳鸯梦"象征着美好的回忆和幻想,然而春天的离去使得这些美好的幻想变得空虚。蛱蝶图则象征着空虚和无奈,它们只是静静地留在了春天的画卷中。

诗中的烟树和塞鸿分别象征着远方的孤独和离别。烟树远处,孤雁飞过天空,诗人在孤独中感叹离别的痛苦。垂垂天影带平芜的描写,使得诗人的孤寂之情更加鲜明。

诗的最后两句"凭谁写此相思曲,寄与冯川郑小奴"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他感慨地问,有谁能够写下这相思之曲,将思念之情寄给冯川和郑小奴。这里冯川和郑小奴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知己,他们在离别中成为了诗人唯一可以倾诉的对象。

总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离别之情的抒发,《鹧鸪天》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离愁之苦以及离别后的孤独感。诗人运用了简练而凄美的语言,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使诗词更具感染力和共鸣力。这首诗词展现了宋代诗人石孝友对人情离别的深刻思考和表达,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鹧鸪天拼音读音参考

zhè gū tiān
鹧鸪天

bié hòu yīng lián xìn xī shū.
别后应怜信息疏。
xī fēng jǐ dù dào tíng wú.
西风几度到庭梧。
yè lái zòng yǒu yuān yāng mèng, chūn qù kòng yú jiá dié tú.
夜来纵有鸳鸯梦,春去空余蛱蝶图。
yān shù yuǎn, sāi hóng gū.
烟树远,塞鸿孤。
chuí chuí tiān yǐng dài píng wú.
垂垂天影带平芜。
píng shuí xiě cǐ xiāng sī qǔ, jì yú féng chuān zhèng xiǎo nú
凭谁写此相思曲,寄与冯川郑小奴


相关内容:

柳梢青(赋牡丹)

朝中措(咏三十九数)

望秦川

菩萨蛮

减字木兰花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乌夜啼
    静院槐风绿涨,小窗梅雨黄垂。欲看春事留连处,惟有夜寒知。魂梦长闲消午醉,扫花共坐风凉。归来......
  • 水调歌头
    方人也实施字相公倦台鼎,要伴赤松游。高牙千里东下,笳鼓万貔貅。试问东山风月,更著中年丝竹,......
  • 虞美人(寄人觅梅)
    融融睡觉东风息。行到溪亭侧。一枝梅玉似人人。索笑依然消瘦、不禁春。相逢试问情多少。应怪山翁......
  • 洞仙歌(红梅)
    冰姿玉骨,自是清凉□。此度浓妆为谁改。向竹篱茅舍,几误佳期,招伊怪,满脸颜红微带。寿阳妆鉴......
  • 菩萨蛮
    春回绿野烟光薄。低花矮柳田家乐。陇麦又青青。喧蜂闲趁人。野翁忘近远。怪识刘郎面。断却小桥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