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鹧鸪天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辛弃疾
2025-07-18

鹧鸪天

宋代  辛弃疾  

抒情  

发底青青无限春。
落红飞雪谩纷纷。
黄花也伴秋光老,何事尊前见在身。
书万卷,笔如神。
眼看同辈上青云。
个中不许儿童会,只恐功名更逼人。

鹧鸪天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鹧鸪天翻译及注释

《鹧鸪天·发底青青无限春》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头发的根底青青翠绿,春天的气息无限浓郁。
红色的花朵像雪花一样飘落,纷纷扬扬。
黄色的花朵也随着秋光渐渐老去,
为何要在尊贵的人面前显现自己。
读过无数卷书,笔法如神一般。
眼前看着同辈人已经登上青云,
却不允许儿童明白其中的奥秘,
只怕功名地位会更加逼迫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文人士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功名地位的思考。诗词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受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首句“发底青青无限春”描绘了头发根部的青翠和春天的气息,将自然界的美妙与生机与人的内心情感联系在一起。接着,诗人以“落红飞雪谩纷纷”形容红花飘落的景象,传递出时光流转不息、岁月无情的寓意。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黄花也伴秋光老,何事尊前见在身”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疑问和无奈。黄花代表着衰老和凋零,随着秋光一同老去。作者意指自己的功名地位是否只能伴随着年华的流逝而渐渐消逝。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作者的学识和才华,他读过无数卷书,笔法如神。然而,他眼看着同辈人已经在社会上获得了成功和地位,却不能将其中的奥秘传授给年轻一代,担忧功名地位的压力对人们产生的逼迫和困扰。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时光流转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功名地位带来的压力和困扰的忧虑。

鹧鸪天拼音读音参考

zhè gū tiān
鹧鸪天

fā dǐ qīng qīng wú xiàn chūn.
发底青青无限春。
luò hóng fēi xuě mán fēn fēn.
落红飞雪谩纷纷。
huáng huā yě bàn qiū guāng lǎo, hé shì zūn qián jiàn zài shēn.
黄花也伴秋光老,何事尊前见在身。
shū wàn juǎn, bǐ rú shén.
书万卷,笔如神。
yǎn kàn tóng bèi shàng qīng yún.
眼看同辈上青云。
gè zhōng bù xǔ ér tóng huì, zhǐ kǒng gōng míng gèng bī rén.
个中不许儿童会,只恐功名更逼人。


相关内容:

江城子

八月十五日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家壁

虞美人·秋感

蝶恋花(密州冬夜文安国席上作)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前赋〈春居杂兴〉诗二首,间半岁,不复省视
    《前赋〈春居杂兴〉诗二首,间半岁,不复省视,因长男嘉[礻右]读杜工部集,见语意颇有相类者,......
  • 菊
    玉律三秋暮,金精九日开。荣舒洛媛浦,香泛野人杯。靃靡寒潭侧,丰茸晓岸隈。黄花今日晚,无复白......
  • 咏风
    萧萧度阊阖,习习下庭闱。花蝶自飘舞,兰蕙生光辉。相乌正举翼,退鹢已惊飞。方从列子御,更逐浮......
  • 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
    其一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其二海天龙战血玄黄,披......
  • 杞梁妻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