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折杨柳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杨炯
2025-07-25

折杨柳

唐代  杨炯  

折杨柳  

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
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
望断流星驿,心驰明月关。
藁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

折杨柳作者简介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折杨柳翻译及注释

《折杨柳》是唐代诗人杨炯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边界地区遥远无尽头,征人远离不再归来。
秋天的容颜凋谢了翠羽,分别的泪水伤害了容颜。
望着破碎的流星信使的驿站,心思飞驰到明亮的月亮之关。
草屋边的藁砧还在哪里,杨柳自然适合攀折。

诗意:
这首诗抒发了离别的伤感和对远离家乡的征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描述了边地的遥远无尽,征人去征战而再也无法归来。秋天的寂寥和离别给人带来凄凉和伤痛。诗人望断了流星的驿站,思念和期待之情袭上心头。他追寻月亮,希望能找到驿站的所在。最后,诗人又暗示了自己仍在原地,藁砧依然存在,杨柳仍然自然丰盈。

赏析:
诗人通过诗中的边地和征人来表达离别和思念之情。边地的遥远无尽给人以无边无际的感觉,征人再也无法返回家乡。秋天是离别的季节,秋容凋谢象征着分别带来的悲伤和凄凉。诗人用望断流星驿来突出对征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他对征人的期待和希望。他以明月为目标,希望找到驿站的所在。诗的最后两句则用简练的语言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处境,表达了自己仍在原地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凄美而含蓄,情感深沉。诗人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将离别和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诗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离乡征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希望的向往。

折杨柳拼音读音参考

shé yáng liǔ
折杨柳

biān dì yáo wú jí, zhēng rén qù bù hái.
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
qiū róng diāo cuì yǔ, bié lèi sǔn hóng yán.
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
wàng duàn liú xīng yì, xīn chí míng yuè guān.
望断流星驿,心驰明月关。
gǎo zhēn hé chǔ zài, yáng liǔ zì kān pān.
藁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


相关内容:

摸鱼儿

寻道观

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书事通简僚友

相和歌辞·蜀道难

摸鱼儿·东洲桃浪,潇湘小八景词之三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杂曲歌辞·桃花曲
    魏帝宫人舞凤楼,隋家天子泛龙舟。君王夜醉春眠晏,不觉桃花逐水流。...
  • 祝英台近(寿张路钤·四月初)
    夏初临,春正满,花事在红药。一阵光风,香雾喷珠箔。画堂旧日张家,梦中玉燕,早拂晓、飞来帘幕......
  • 葬妻京岘山结庐龙目湖上
    一对龙湖青眼开,乾坤倚剑独徘徊。白云是处堪埋骨,京岘山头梦未回。...
  • 减字木兰花
    多愁早老。着甚由来闲烦恼。休管浮名。安乐身康似宝珍。酒逢知已,好向尊前朝日醉。满劝瑶觥。祝......
  • 史
    马记天官设,班图地里新。善谈方亹亹,青简见彬彬。方朔初闻汉,荆轲昔向秦。正辞堪载笔,终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