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罗汉南公塔颂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黄庭坚
2025-07-19

罗汉南公塔颂

宋代  黄庭坚  

一点墨漆,元无缝罅。
罗汉云居,天上天下。
出入奋迅,三界无家。
以除恼禅,打鼓弄琵琶。
沈却法船,留下戽斗。
欲得不沈,戽乾劄漏。

罗汉南公塔颂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罗汉南公塔颂翻译及注释

《罗汉南公塔颂》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点墨漆,元无缝罅。
罗汉云居,天上天下。
出入奋迅,三界无家。
以除恼禅,打鼓弄琵琶。
沉却法船,留下戽斗。
欲得不沉,戽乾劄漏。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罗汉南公塔的壮丽景象和其象征的佛教意义。诗中通过墨漆、罅隙、出入奔迅等形象描绘,表现了罗汉南公塔的雄伟和庄严。塔象征着罗汉(佛教中的高僧),他们居于天上和地下,快速地在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中穿行,无处不在。他们以禅修来消除烦恼,打鼓弹琵琶,使得烦恼得以沉寂,舍弃了法船,留下了戽斗(佛教用具,代表战胜世俗),希望能够超脱尘世的束缚。

赏析:
黄庭坚通过对罗汉南公塔的描绘,展现了佛教的理念和修行境界。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独特,通过墨漆和罅隙的对比,表现出塔的完整和坚固。罗汉快速穿梭于三界,展现了他们超越时空的境界。打鼓弹琵琶象征着修行者通过音乐和禅修来达到内心的宁静。沉没法船,留下戽斗则寓意着舍弃尘世的纷扰,专注于修行的道路。最后的"欲得不沉,戽乾劄漏"表达了对超越尘世的渴望。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通过形象的描绘和象征的意义,展现了罗汉南公塔的壮丽景象和佛教修行的境界。黄庭坚运用了鲜明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使诗词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思想的深度。这首诗词传达了对修行境界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束缚的追求,具有一定的宗教和哲学色彩。

罗汉南公塔颂拼音读音参考

luó hàn nán gōng tǎ sòng
罗汉南公塔颂

yì diǎn mò qī, yuán wú fèng xià.
一点墨漆,元无缝罅。
luó hàn yún jū, tiān shàng tiān xià.
罗汉云居,天上天下。
chū rù fèn xùn, sān jiè wú jiā.
出入奋迅,三界无家。
yǐ chú nǎo chán, dǎ gǔ nòng pí pá.
以除恼禅,打鼓弄琵琶。
shěn què fǎ chuán, liú xià hù dǒu.
沈却法船,留下戽斗。
yù de bù shěn, hù gān zhā lòu.
欲得不沈,戽乾劄漏。


相关内容:

濂溪诗

次韵子瞻春菜

答阎求仁

答余洪范

次韵召之才将流民过悬帛岭均田


相关热词搜索:南公罗汉
热文观察...
  • 录梦篇
    春风乱思兮吹管弦,春日醉人兮昏欲眠。却万物而观性兮,如处幽篁之不目天。试纵神而不御兮,如有......
  • 拟君子法天运
    君子法天运,不言行四时。提提无近功,成岁乃可知。明窥秋毫端,耳察穴蚁争。群材极为力,阴拱收......
  • 平阴张澄居士隐处三诗之仁亭
    无心经世网,有道藏丘山。养生息天黥,艺木印岁寒。德人墙九仞,强学窥一斑。张侯大雅质,结发闯......
  • 蒲团座赞
    谓余轮邪,吾不随尔驰逐;谓予扇邪,吾不乱尔寒燠。宽燥厚缓者,老人之养安;质朴自然者,野人之......
  • 乔令真赞
    抱璞而居,其谁别玉。乔君不献,自尊两足。窥其狱户,视其邑庭。吏无重糈,民有颂声。提平如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