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 >古诗 >题曹溪祖师堂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贯休
2025-07-18

题曹溪祖师堂

唐代  贯休  

皎洁曹溪月,嵯峨七宝林。
空传智药记,岂见祖禅心。
信衣非苎麻,白云无知音。
大哉双峰溪,万古青沈沈。

题曹溪祖师堂作者简介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题曹溪祖师堂翻译及注释

《题曹溪祖师堂》是唐代贯休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曹溪的月亮和七宝林为背景,表达了对禅宗祖师心灵和教诲的敬仰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皎洁的月光照耀在曹溪,
高耸的七宝林嵯峨壮丽。
传承着智者的药方记忆,
怎能看到祖师禅修的心境。

衣袍虽然不是由苎麻制成,
可白云却听不到知音音响。
啊,双峰的溪流是如此辽阔,
在漫长的岁月中依旧青鬱。

诗词以皎洁的曹溪月亮和嵯峨壮丽的七宝林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禅宗祖师的景仰和崇敬之情。曹溪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这里有着悠久的禅宗历史和深厚的禅修文化。诗中提到的七宝林指的是曹溪寺内的七宝林禅众院,是禅宗学习和修行的地方。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禅宗祖师的景仰之情。他提到祖师的智慧和禅修心境,暗示了禅修的深度和禅宗的教诲。诗中描述了曹溪的月亮皎洁明亮,七宝林高耸壮丽,将禅宗的神秘和庄严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诗中也暗示了禅宗的教义是无声无闻的。诗中说到"信衣非苎麻,白云无知音",意味着禅修者虽然身着普通的衣袍,但他们的内心却是世外的清净与安宁。白云随风飘荡,没有知音,表达了禅宗修行者的独特境遇和内心的孤寂。

最后两句"大哉双峰溪,万古青沈沈",描述了曹溪的双峰溪流。双峰指的是曹溪寺前后两座山峰,溪水从两座山峰间流过。这句诗通过对双峰溪的描绘,暗喻禅宗的广阔与深邃。"万古青沈沈"表达了禅宗在历史长河中的青古,永恒而深邃。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与形象,通过对曹溪景物的描写和对禅宗的颂扬,展示了禅宗的特质和魅力。诗人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表达了对禅宗的景仰和对祖师教诲的钦佩,以及对禅修和智慧之境的渴望。

题曹溪祖师堂拼音读音参考

tí cáo xī zǔ shī táng
题曹溪祖师堂

jiǎo jié cáo xī yuè, cuó é qī bǎo lín.
皎洁曹溪月,嵯峨七宝林。
kōng chuán zhì yào jì, qǐ jiàn zǔ chán xīn.
空传智药记,岂见祖禅心。
xìn yī fēi zhù má, bái yún wú zhī yīn.
信衣非苎麻,白云无知音。
dà zāi shuāng fēng xī, wàn gǔ qīng shěn shěn.
大哉双峰溪,万古青沈沈。


相关内容:

送僧之安南

陪冯使君游六首·钓罾潭

和岷公送李评事往宜春

送人之岭外

赠信安郑道人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怀诸葛珏二首
    诸葛子作者,诗曾我细看。出山因觅孟,踏雪去寻韩。谬独哭不错,常流饮实难。知音知便了,归去旧......
  • 和毛学士舍人早春
    陋巷冬将尽,东风细杂篮。解牵窗梦远,先是涧梅谙。茶癖金铛快,松香玉露含。书斋山帚撅,盘馔药......
  • 酬周相公见赠
    三界无家是出家,岂宜拊凤睹新麻。幸生白发逢今圣,曾梦青莲映玉沙。境陟名山烹锦水,睡忘东白洞......
  • 怀谬独一
    常忆兰陵子,瑰奇皴渴才。思还如我苦,时不为伊来。岳霞猱掷雪,湖月浪翻杯。未闻沾寸禄,此事亦......
  • 题弘式和尚院兼呈杜使君
    二雅兼二密,愔愔只自怡。腊高云屐朽,貌古画师疑。堑蚁缘金锡,垆烟惹雪眉。仍闻有新作,只是寄......